面向未来的观看——北京国际摄影周青年艺术家邀请展,是一场充满创新与思考的摄影艺术展览。这场展览跨越了传统媒介的界限,融入了湿版技术、数码影像、计算机生成影像等多种形式,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思考的盛宴。
展览涵盖了湿版技术、数码影像、计算机生成影像等媒介,以及人工智能、光感材料、交互感应装置等元素。10位青年影像艺术家邸晋军、侯帅、丁昱辰、朱柯丁、赵欣、张克纯、贾鹏森、沈凌昊、朱剑辰、毕振宇运用这些不同的媒介和个性表达,打破了艺术的标签化界定。
在人工智能时代,他们通过多元的影像艺术图景,让观众体验到艺术的无限可能。希望通过不同的媒介呈现和交互体验,延伸和拓展观众的感知,探索多媒介环境中丰富的艺术表达。
丁昱辰
丁昱辰,影像创作者。1996年出生于上海,观念纪实摄影《聚落标识》入展2020宁波国际摄影节;《零件》《对峙》与seeyooart、kezuo art space、难受美术馆合作选入《十日谈》群展。《零件》参加2021三影堂“phopho Fair”艺术节。作品还曾入展西双版纳国际摄影节,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联展《城市游隙》。
《零件》
零件英译“Components”,其灵感起源于我的一个梦。梦境中我被剥夺视觉,长时间站立在布满尖刺的房间中。在体力几乎透支时,有一个声音开始不断提醒我身后有一把椅子。
零件
《器与理》
在《器与理》被呈现的过程中,观看者会提出三个主要问题:
这像身体的哪一部分?
这是用什么拼贴而成的?
人体内部环境和人类外部环境有哪些共性?
这三个问题是理解和探索的过程,是一种从形而上的感受到形而下的理解的过程,也是一种循环轮回的状态,这种状态是“真理”的实践。真理区分了摄影分离派提出的世界“真假”之问。真假、对错的对立统一可以被人类本身的内外统一所解释,真假和对错之间的辩驳和对立可以被形而下的物质观(器)激发、被形而上的探索(理)消解。这种从“器”到“理”再到“器”的探索过程也是人之所以为人而存在的基础,就像生物学中被强调的—判断物质生命是否存活,只需判断其是否是一个熵稳定的系统。
DNA 转录
肌肉组织
受精卵
细胞壁
细胞器
染色体
细胞
有丝分裂
蛋白质
肾切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