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9日—11月3日
中俄建交75周年“冰上丝绸之路”摄影展
在中华世纪坛展出
自然冰雪世界
人与动物和谐共处
苔原帐篷生活
......
展览策展人 王建男
带你穿越神秘而壮丽的自然冰雪世界
窥见冰上丝绸之路的人文生活
策展人专访
王建男
踏查北极原住民部落最多的摄影家与人文观察家
Q1
作为策展人,您认为“冰上丝绸之路”摄影展如何从人文角度解读北极的意义?
王建男:
“冰上丝绸之路”从本质上讲,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,而是一个博大的人文概念。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极端,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,特别是土著居民与这片土地共存的智慧和传统。展览中的许多作品不只是展示冰雪美景,而是通过记录北极人民的生活、劳动、仪式和日常活动,揭示了人类在苦寒之地的适应力。比如我们展示了一组楚科奇人在白令海猎鲸的作品,真实记录了他们继承传统、敬畏自然的捕猎方式,并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北极原住民以生存性捕鲸为核心的“鲸文化”的共情包容与有效管理。这样的影像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,更是人类多元文明的见证。
Q2
北极地区正经历气候变化的冲击,您认为摄影师如何通过作品表达这种变化对当地文化的影响?
王建男:
气候变化对北极的影响是剧烈的,摄影师通过镜头记录的不仅是冰川消融、海冰减少等自然景象的变化,更重要的是捕捉这些变化对当地文化的直接冲击。举个例子,俄罗斯摄影师谢尔盖·阿尼西莫夫的作品记录了涅涅茨牧民的生活,他们依赖驯鹿迁徙来维持生计。然而,全球变暖导致迁徙路线的改变,传统的牧业模式被打破,年轻一代也越来越向城市迁移,导致文化传承的断裂。通过这样的作品,摄影师让观众不仅看到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难,还能理解这些变化如何深刻影响当地居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。
Q3
北极被认为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之一,您如何看待我们在与北极国家合作中的环境责任?摄影展对此是否有所反映?
王建男:
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确实面临环境保护的巨大挑战,特别是在“东北航线航线”开通后,航运、采矿、能源开发等活动的频繁发生都将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。展览中的作品既展示了现代科技的进步,也提醒我们这些工业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潜力。同时,还有一些关于北极动物生活的作品,比如北极熊和海豹,它们的栖息地正在迅速缩小。摄影展通过这些对比,呼吁观众意识到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,我们必须共同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,尤其是在如此脆弱的生态系统中。
Q4
您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,北极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如何在摄影中得到体现?
王建男:
全球化的确给北极带来了复杂的文化影响。一方面,现代化带来了新的经济机会,但也带来了文化同质化的威胁。在展览中,我们特别挑选了一些摄影师的作品来展现这种文化冲突和融合。比如,中国摄影师高云飞拍摄的关于涅涅茨年轻人的作品,这些年轻人一方面穿着传统服饰,参加传统节日,但同时他们手上拿着智能手机,展现了他们在保持传统与接受现代化之间的拉扯。这些照片既反映了全球化带来的机会,也让我们看到文化传统在这种环境下的挣扎与适应。
Q5
在这次展览中,您希望观众带走的最重要的反思是什么?
王建男:
我希望观众能带走的反思是,北极不仅是一个遥远的自然景观,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。展览通过这些摄影作品展现了北极作为全球气候变化前线的现实,以及那些生活在这片极端环境中的人们如何面对这些变化。比如,白令海峡边浪花拍打的灰鲸尸体,体现了有关生物链、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多种不确定性。这样的影像传达出一个信息:北极不仅关乎气候,它关乎全球的生态系统,关乎文化传承和人类未来的共同命运。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一个行动、每一个决策都会对这一脆弱的地区产生影响。
作品欣赏
勘察加半岛(56°27′N 162°45′E)
摄影:杨元惺
勘察加半岛(56°27′N 162°45′E)
摄影:冯凯文
勘察加半岛(56°27′N 162°45′E)
摄影:张小苏
勘察加半岛(56°27′N 162°45′E)
摄影:朱洪宇
楚克奇半岛(67°01′N 179°86′E)
摄影:高云飞
丘休尔,萨哈共和国(66° 46' N 123° 65' E)
摄影:王建男
亚马尔(66°32′N 66°36′E)
摄影:高磊
摩尔曼斯克(68°58′N 33°04′E)
摄影:赵威
楚克奇半岛(67°01′N 179°86′E)
摄影: 谢尔盖·阿尼西莫夫 (俄罗斯)
新地岛(74°N 56°E)
摄影:尼古拉·格内特(俄罗斯)
摩尔曼斯克(68°58′N 33°04′E)
摄影:维塔利·诺维科夫(俄罗斯)